旅游正在從觀光走向休閑體驗,但“觀”依然是旅游的基礎需求,因此,“好看”是博物館設計中需要考慮的首要因素,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。
第一,需要有標志性,遠遠就能夠看到并發現,讓博物館從周圍建筑中跳脫出來。一個好的博物館應做到建筑設計與展陳設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,建筑設計與展陳設計這二者是相輔相成、互利互惠的關系。
第二,能夠激發游客的傳播意識。從游覽者的心理需求入手,通過提供優質旅游資源及服務,形成良好的口碑,并激發游覽者滿意度的“水波效應”,讓游客自發性地向
周圍人群傳播博物館品牌。這樣做既有利于博物館品牌形象思維傳播,也有利于品牌價值的有效延伸,吸引游客“走進來”。
第三,記得住,看得明白,可以傳播得出去。由于博物館蘊含的文化性極強,游客感興趣卻不一定能記得住。因此,在博物館設計中應融入技巧性的表達,讓博物館的文化底蘊得以凸顯,使游客記得住、看得明白,同時在傳播中應注意傳播媒介的選擇,通過整合傳播營銷,讓博物館真正“走出去”。

傳統的博物館單調展陳以及內容枯燥的講解說明,難免讓人產生千館一面的刻板印象,顯然這種靜態式的展陳已經難以吸引足夠的游覽者為之駐足。為突破這一瓶頸,現如今博物館重在“游”,而不在“科研考古”,博物館需要互動體驗展示來與游覽者進行互動,使其游覽興致得到極大提升,并通過彼此間的雙向交流來建造一所高互動體驗的博物館。所以,如何實現游覽者的參與性顯得尤其重要。游客參與的方法有很多,包括人和時間互動,人和空間互動,人和人互動,人和機器互動等,目的是將被動的說教轉化為主動的獲取知識。
“好賺錢”指的商業化盈利模式,即建成后博物館的運營問題。從內涵來看,博物館是征集、典藏、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;從外延來看,無論是工坊、民居,或是博物館小鎮,自身文化傳播的基本屬性不會變,加上其他“功能性”業態和盈利能力,其開發運營會更好地落地。在博物館設計的過程中,應根據項目地的資源現狀和實際需要,結合旅游十八大要素布局酒店、客棧、茶館、老街、文物商店等業態和產品,突破博物館單一的文化展覽功能,提升博物館的增值服務。